有機肥設備對付白粉病
發布時間:2017-04-30 | 作者: 有機肥設備廠家
相信很多人都了解什么是白粉病,這里就不過多介紹白粉病是什么了,有機肥設備教大家如何去治理白粉病,白粉病如果不重視造成的后果是很嚴重的,種植的作物基本會枯死完,讓自己這一年的心血全都白費了。
白粉病是在許多重要農作物上發生普遍、危害嚴重,較難防治的一種世界性病害。子囊菌亞門白粉病目的真菌均能引發白粉病,病原物種類很多。
該類病菌在溫度到10-30℃分生孢子均可萌發,對濕度要求不高,正常情況下10天即可完成一次侵染循環;有機肥設備因此造成了作物一個生長季節能反復多次受到侵染,一旦發生很快暴發流行的特點,尤其是大棚溫室種植環境下,給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。
冬天,白粉病的病原菌都躲藏在鱗芽內過冬。
白粉病病原菌在芽鱗內越冬
春天,鱗芽萌發時,白粉病的病原分生孢子從鱗芽處活動,隨后開始在果園內傳播。
春天,鱗芽萌發。白粉病的病原菌分生孢子隨風在果園內擴散傳播。
雨水多,潮濕溫暖的天氣,嫩芽也會發病,芽體枯死。
嫩芽、花序,白粉病侵入并發病,無法坐果
白粉病生存
(1)白粉病病菌的分生孢子特別發達,且大多數分布在被侵染部位的表皮外面,在溫濕度和營養條件合適的時候,分生孢子和菌絲萌發形成芽管侵入進寄主表皮細胞之間,形成吸器吸收寄主細胞的營養。也就是說,白粉病病菌在寄主植物的表皮層內外分布最多,在被害部位的深層病菌數量很少。
(2)白粉病病菌屬于專性寄生菌,寄生能力很強,菌絲體或分生孢子萌發以后不必借道傷口,可以通過氣孔或直接侵入進寄主器官的表皮。在葉片的背面氣孔數量更多,所以,白粉病病菌在葉片背面侵入的幾率更高
發生條件
白粉病在形成分生孢子的時候,需要較高的溫度和相對濕度。有機肥設備萌發的時候則需要較低的相對濕度。比如,葡萄白粉病形成分生孢子的最適溫度是28-30℃,最適相對濕度在85%以上;萌發最適溫度是25-28℃,最適宜的相對濕度在50-80%之間;強光照也不利于病菌的生長。所以,雨后轉晴或晝夜溫差較大的悶熱天氣特別利于白粉病的發生和流行。
國內白粉病防治藥劑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:
第一階段:以硫磺、石硫合劑、甲基托布津、代森錳鋅等無機硫和其它廣譜殺菌劑為代表,對白粉病用量大,防效基本在60%左右;該類藥劑對白粉病幾乎無治療效果,主要用于發病前保護,同時硫制劑對許多蔬菜瓜果敏感不能使用。
第二階段:以三唑酮(粉銹寧)、腈菌唑、烯唑醇、苯醚甲環唑、氟硅唑等為代表的三唑系列殺菌劑,比第一代殺菌劑對白粉病的活性有較大提高。但該類化合物對病菌作用位點單一。有機肥設備病菌對該類藥劑有交互抗性。同時該類化合物對植物有刺激性,用量稍大就會抑制植物生長,降低產量。該類藥劑防效基本在70-80%,效果一般。
第三階段:以進口醚菌酯為代表的新化合物種類,作用機理獨特,作用位點較多,對白粉病專治性較高、效果可達到90%以上;不過由于國內近幾年來長期連續使用,已產生明顯抗藥性,效果有所下降,同時進口藥劑成本較高。